好生态不仅带“火”了萝卜、葡萄等农副产品,也带“红”了村庄。如今的白水村,一户一特色、一院一文化,水绕山环,环境优美。据不完全统计,自“萝卜公社”建成运营以来,截至目前,白水村已累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,单日最高峰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。“我们既有了种田收入,也有了打工收入!”景区负责绿化的村民魏再兵笑呵呵地告诉记者,村里有50多人在景区工作,每月工资3800元,休8天假,还有五险和季度奖、绩效奖。
面对山坡地中低产田多、地域性水资源紧缺等先天劣势,旱地优质稻能否助力云南石漠化山区寻出一条兼顾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的发展新路?为此,记者算了“三本账”。
赋能,让社区有了底气,增强了责任意识。薛炳忠说,以前职能部门要求核查辖区内商家自备消防器械是否过期失效,网格员就拿着一张纸质表格,挨家挨户查看、打钩,至于核查得是否专业、到位,社区无从掌握,“费时费力不说,效果不一定好。”现在,同一项工作,采用信息化手段,精准高效。
兴安镇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,曾是一片茫茫沙海,荒漠化严重,农作物无法成活。李松英是这里最早的一批居民。眼看着种植传统作物屡屡失败,直到2017年,兴安镇开始试种油莎豆,经过两年的试验,开始大规模种植。
吉林省长岭县大兴镇顺山村村民白玉英,凭借不甘贫穷的实干劲,带领3代5口人的病弱之家,种玉米、承包蔬菜大棚、发展庭院经济,通过几年的辛苦努力,不仅还上外债,还住进了红瓦白墙的砖瓦房,过上了美满的小康生活。提起白玉英,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赞扬她的实干精神,夸赞她“撑起了全家的一片天”。
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硖木村的90后女孩刘霞冰,曾在外地工作多年,8年前返乡传承竹编技艺。开网店、做直播、改技术、增创意……在她的带动下,灵山竹编从单打独斗走向产业集聚,越来越多农户重拾竹编手艺,实现就业增收。
初秋,正值高原冷凉蔬菜丰收季节。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下台二村的供港澳蔬菜基地,绿意盎然的农田菜地里一派繁忙景象。
金秋十月,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迎来丰收季,金灿灿的稻谷堆满了村里的谷仓。“有了合作社的‘菜单式’服务,我今年轻轻松松种了260亩水稻,抛去投入成本,每亩纯收入还有六七百元,真是省心又高效!”东巩镇上泉坪村村民但召贵刚卖完今年新收的稻谷,提到鼓起来的“钱袋子”,由衷地感叹。
村庄兴旺,产业发达,不知不觉间,村民的理念也在变化。起初,见到建德果农种植草莓效益好、成规模,有的村民便抬高土地流转费用。“种植户大老远来天雄村,也是帮助我们发展,可不能因一点眼前利益,吓跑了带动村民致富的人。”尚明洪挨家挨户劝说,做通村民工作,定下 ...
“村BA”的到来,为小山村点亮了一条农文旅融合之路。“湖北省‘村BA’总决赛在村里举行的6天时间里,每天都有1万多人来村里吃、住、游。”湾田村党支部书记杨本刚说,村里5家民宿7家农家乐,天天爆满。
道路更宽敞、村貌更整洁、环境更宜居……如今乡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大家对乡村的未来发展还有哪些期待?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发布的一项有1500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,对于乡村的变化,网购更便捷和人居环境持续 ...
这次经历令常彦磊感触颇深:“只有融入乡村,才会了解乡村的真实情况;只有和乡亲们打成一片,才能了解乡亲们的需求,帮乡亲们做事,助力乡亲们增收。同时乡亲们也会帮我们成就事业。这就是青年和乡亲们的双向奔赴。”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