戽斗是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。用竹篾、藤条等编成。略似斗,两边有绳,使用时两人对站,拉绳汲水。亦有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。亦可用于形容人的相貌,意思是下巴比一般人略长。也称地包天。
戽斗是一种传统人力灌溉 农具,在某些地方也叫撇斗子。至20世纪末,机械灌溉设备普及,戽斗等人力灌溉农具几乎绝迹。 在閩南語中,常以此農具來形容一個人下巴很長,也就是下顎前突。
(形声。从斗,户声。本义:戽斗) 同本义。也指吸水灌田的农具 [bailing bucket]。如:戽篼(即戽斗);竹戽;风戽 [4]
2023年8月14日 · 戽斗一般由两个人或单人操作两种,人分站两边,先在水边(蓄有水的堰塘,水沟等)挖个口子,在田里筑个凼子(土话,即先在所需水的田靠近水源的地方用泥巴筑成一个凼子,防治水回流到原处)。
2023年8月25日 · 戽斗用竹篾、藤条等编成,略似斗,两边有绳,使用时两人对站,调拉绳使水斗上下协调摆荡,在摆荡中将低处水扬到高处田中。 排水时将田中涝水排出。
2017年7月25日 · 戽斗是一种小型的人力提水灌田农具,形状像斗,两边有绳,靠两人拉绳牵斗取水。 在水位落差不大的地方,可用于排水,也可用于灌田。 戽斗的发明也许很早,据资料记载。
斗又称粢、栭、栌、榻、枓,是宋式斗拱构件名称,位于于栱心及其两端,或位于拱枋昂身之间,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称呼。它的形状像量米装酒的斗,上大下小,是起垫托闭定和传递荷载作用的“斗”形小构件。
2014年7月10日 · 戽斗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原始灌溉工具,形状像斗,两边有绳有记载始于宋代(公元960年-1279年),人们发明了用竹篾、藤条等编成的戽斗。 戽斗--中国数字科技馆
戽斗是一种传统人力灌溉 农具,在某些地方也叫撇斗子。至20世纪末,机械灌溉设备普及,戽斗等人力灌溉农具几乎绝迹。 在闽南语中,常以此农具来形容一个人下巴很长,也就是下颚前突。
戽 hù 〈名〉 (形声。从斗,户声。本义:戽斗) 同本义。也指吸水灌田的农具 [bailing bucket] 。如:戽篼(即戽斗);竹戽;风戽. 词性变化. 戽 hù 〈动〉 (1) 用戽斗汲水 [bail out water] 。如:戽水(汲水灌田);戽鱼(汲干水沟或池溏中的水以捕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