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食蟲虻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食蟲虻(学名: Asilidae )又稱盜虻,雙翅目 短角亚目,分布於世界各地,大约有7100种。
食虫虻 - 百度百科
食虫虻是食虫虻科昆虫。体长5-50毫米,细长形,体被细毛或刺毛。头大,以细颈与胸部相连,能活动,头顶凹入,额面有刺毛;复眼突出,左右不相连,单眼3个,触角前伸,通常3节,端部刺毛1根;喙短,角质坚硬,唇瓣细,须2节,有时愈合。
食虫虻科 - 百度百科
食虫虻科(Asilidae)是节肢动物门(Arthropoda)、六足亚门(Mandibulata)、昆虫纲(Insecta)、有翅亚纲(Pterygota)、双翅目(Diptera)、短角亚目(Brachycera)的一科。又称盗虻科。通称盗虻。世界性分布,在林区种类较多,世界已知400多个属,4761种。
昆虫猎手:食虫虻 - 中国国家地理网
食虫虻体多褐色而粗壮,多毛,飞行快,视力超好,以猎食昆虫为主。 捕捉到猎物后,这种食虫虻用喙刺破猎物并注入含有毒性和蛋白水解酶的唾液,猎物麻痹再使昆虫内部溶解,然后吸食,食虫虻这些特性,使它们成为昆虫世界中的魔鬼杀手。
虻(昆虫)_百度百科
中华单羽食虫虻 又称 中华盗虻 ,是中国常见的 食虫虻 ,日本、朝鲜等国也有分布。成虫捕食性,可捕食许多类昆虫,如 半翅目 的蝽、 鞘翅 目的 隐翅虫 等。
食蟲虻 - Wikiwand
食虫虻(学名:)又称盗虻,双翅目短角亚目,分布于世界各地,大约有7100种。
寒燃科普丨空中三大霸主之「胡蜂」 - 知乎 - 知乎专栏
2024年3月13日 · 食虫虻 1、胡蜂的基本特点. 胡蜂是膜翅目的,又叫马蜂。它的成长过程是从卵变成幼虫,从幼虫变成蛹,再从蛹就变成胡蜂了。胡蜂的眼睛就是从前面绕到后脑勺,简单来说就像一个c型,它的眼睛可以360°无死角察觉。
寒燃科普丨空中三大霸主之「食虫虻」 - 知乎 - 知乎专栏
2024年3月14日 · 枣树上常见有中华食虫虻及大食虫虻两种。 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讲空中三大霸主排名老三的食虫虻。 1、食虫虻与同类的区别. 食虫虻是双翅目的,但是后翅退化成了平衡棒,平衡棒嘛有点像沙锤的乐器。
昆虫界的霸王一一食虫虻 | 绿会保护地科普- · 科普中国网
食虫虻,别称盗虻,是双翅目食虫虻科食肉昆虫的统称,广泛分布于全世界,中国已知200种以上。 食虫虻的体长在5-50毫米,生性异常凶猛,是昆虫界的顶级杀手。它们几乎能以所有飞行类昆虫为食,在昆虫界没有天敌;但在自然界,鸟类是它的克星。
大琉璃食虫虻 - 知乎 - 知乎专栏
2019年6月11日 · 本种普遍分布於低、中海拔山区,属於大型的食虫虻,飞行快速,能於空中捕捉昆虫,以尖锐的口器刺穿後带离,再停栖隐密的枝叶间享用美食。 食虫虻习性凶猛,连体型很大的蝉也照吃不误,堪称昆虫世界里的杀手
- 某些结果已被删除